
灾难面前
总有人挺身而出
是每一个平凡的人
洪水退去
重建家园刻不容缓
无数爱心终将汇聚成坚固脊梁
为广大群众撑起新的“家”
这份爱
来自天南地北
来自每一个“你”
从抗洪救灾到灾后重建,各村“两委”干部拉满弓、铆足劲、当主力,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救灾最危险的地方,不分昼夜作战,排危除患保畅通、加紧检修供应水电、清淤消杀洁净家园…… 他们是群众的“守护神”“主心骨”,是带领群众抗灾自救,恢复重建家园的开路先锋。
新联村凌国旗:
“保住了农田 再辛苦也值了”
在洪水过后的稻田里,本应绿油油的水稻,现在却是满目的枯黄。“本来这个季节是水稻孕穗期,洪水过后,水稻根烂掉了,2200多亩稻子全毁了。”新联村党支部书记凌国旗心痛地说。不仅如此,村里浇灌农田的11只水泵因洪水淹没烧毁8只,泵房也已经倒塌。
农时不等人,损失能挽回一分是一分。为了帮助种植户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凌国旗发动支村两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对灾后复耕补种事宜进行商议,带领党员群众采取“白+黑”、“5+2”的模式,清理农田淤泥、重新修建泵房、恢复水泵灌溉、发放救灾种子、抓紧时间抢种...24小时无间断恢复水稻种植,仅仅5天时间2200亩晚稻全部完成了复耕补种!
紧急下发的稻种让村民们重新看到了收获的希望。“灾难面前,我们村里的同志都特别团结,不管是党员还是妇女代表,大家都不等不靠,拧成一股绳。”凌国旗擦擦汗、喝了口水,补栽秧苗之后,他还要带领大家加紧疏通沟渠、调配农资......
自灾后重建工作开展以来,凌国旗既是现场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带领支村两委、村民群众与时间赛跑、与风雨作战,脚上裹满了泥,手心磨出了泡,时刻坚守在灾后重建的“战场”上,一步一步加快着灾后重建的步伐。
仙若村毛育霞:
“早一分钟通车 村民出行就多一份安全”
“支书啊,我们组这条路被洪水冲断了,您得想想办法呀!”村民们非常焦灼,洪水侵袭,导致仙若村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村民出行极为不便。
“大家别慌,我们先去看看情况,争取最快的时间恢复道路!”仙若村党支部书记毛育霞知道修路不能等,立即带领支村两委干部到现场查看,反复商讨、制定计划,并第一时间发动组长、村民、党员志愿者筹工筹劳,共同参与到道路修复工程中。正在这时,社会爱心人士听说了街道的灾情并捐赠了一批水泥,毛育霞得知后,立即向上对接,为村里争取材料。
人员有了,材料有了,没有技术怎么办?毛育霞想到了党员钟菜良,他在工程方面有丰富经验,于是村支两委立即上门邀请他提供技术、设备、现场指导,钟菜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抢修现场,大家顶着高温烈日抢修损毁的路面,衣服基本上没有干过,从上到下,全都是湿的;对于车子无法进入的路段,物资材料只能靠抬。
连续多天的高强度工作,毛育霞的嗓子喊哑了,每天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她仍坚守在一线。仙若村正是有这样一位“铁娘子”,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百姓家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和忠诚使命。
平源村赖振平:
“修复堰坝 尽力解决村民用水难题”
洪水退去后,平源村堰坝也被冲毁得支离破碎,涉及到三碧组、青湾组、高家组的农田灌溉和村民生活用水,必须尽快恢复。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平源村党支部书记赖振平多次召集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召开紧急会议,迅速成立灾后重建理事会,明确分工,将修复堰坝作为首要任务。他积极向上对接,邀请技术人员对受损的堰坝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评估损坏程度,测量需要修复的尺寸和面积,积极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
施工现场迅速热闹起来,机器的轰鸣声与人们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赖振平带领支村两委始终坚守在施工现场,带头搬运石料、填筑堤坝、疏通渠道。在他的带动下,20多名村民群众也自愿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经过连续多日的奋战,受损的堰坝终于得到了全面修复。
“自从防汛工作开展以来,赖书记一直带领村里党员干部坚守在第一线,从巡视水情、疏通沟渠、运送沙袋围挡缺口,再到搬运救援物资和疏通道路,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平源村村民张大叔说。
简青社区谭国林:
“大家能够吃饱睡好 悬着的心才落下来”
简青社区是天岳街道受灾最严重的村社之一,高峰时洪水位几乎淹没了商铺超市,一楼的居民也需紧急转移。
在群众受到困难的关键时刻,简青社区党支部书记谭国林带领社区干部始终冲锋在前解救被困居民,坐着志愿者的双飞燕和救援队的皮划艇,不分昼夜穿梭在抗洪一线,接送病重居民,及时安排送往医院,转移受困居民;正值学生报考的关键时期,接送报考学生和家长,尽全力避免耽误他们的报名;对确定安全的居民及时送去充电宝、方便面、水等物资......
87小时连续作战,3次跌落于洪水中,165位居民被安全转移,辖区内无一人伤亡并得到妥善安置。
在洪水退去之后,马不停蹄的积极对接为金财苑42亩被浸地下室和600多户居民地下室申请救援队抢险排涝、清理淤泥、清扫卫生、消毒、灾后自救恢复等一系列工作。
“居民有事找谭国…”这已经成为了社区的常态。他的手机都是随时备用充电宝,因为各种大小事情居民都会找他,他总是第一时间安排好,尽全力为大家排忧解难,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在抢险排涝、灾后自救、恢复生产等一系列工作中处处彰显责任和担当。
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他们只是广大村社干部的缩影;
天岳干部各司其职、全力以赴;
社会各界慷慨解囊、暖心帮扶;
志愿者们不辞辛劳、乐于奉献。
正是因为有每一个无私的“你”,
才能将涓涓细流汇成滚滚浪潮,
裹挟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如约而至!
再次向对天岳街道伸出援助之手的每一个人致以最真诚的感谢!
责编:彭逸
来源:平江县天岳街道办事处
下载APP
分享到